2022
-
2022 協會簡訊11期
所屬分類:
協會簡訊
第十一期
四 川 省 中 藥 行 業 協 會 |
2022年 9 月 19 日 |
網站:http://www.9iabc.com |
Email: sczyxh@163.com |
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1部門聯合印發
《關于進一步推進醫養結合發展的指導意見》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1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推進醫養結合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其中有多項任務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意見》指出發展居家社區醫養結合服務,推動機構深入開展醫養結合服務,優化服務銜接,完善支持政策,多渠道引才育才,強化服務監管等。
《意見》明確增強社區醫養結合服務能力。扎實做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積極推進老年健康與醫養結合服務項目實施,加強老年病預防和早期干預。發揮中醫藥和中西醫結合在養生保健、慢性病防治等方面的優勢,推動中醫藥進家庭、進社區、進機構。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中醫藥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意見》要求積極發揮信息化作用。實施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行動,發展健康管理類、養老監護類、康復輔助器具類、中醫數字化智能產品及家庭服務機器人等產品,滿足老年人健康和養老需求等。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工業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國家中醫藥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此外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還需按職責分工負責積極提供居家醫療服務、支持醫療衛生機構開展醫養結合服務、提升養老機構醫養結合服務能力、加強醫療養老資源共享、加大保險支持、加強人才培養培訓、壯大失能照護服務隊伍等工作。
(中國中醫藥報)
四川省人民政府印發
《四川省建設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范區實施方案》
近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印發《四川省建設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范區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明確到2025年,四川中醫藥整體實力和發展質量全國領先,中醫藥傳承創新能力和文化軟實力全國領先,中醫藥服務水平、全產業鏈發展及保障能力全國領先,成為全國中醫藥高質量發展排頭兵。
《方案》指出構建“四個格局”。構建堅強有力的管理格局,全面加強黨對中醫藥工作的領導;構建契合規律的保障格局,創新中醫藥科技成果評價機制,健全促進中醫醫院“姓中”的評價機制,建立地方中醫藥發展成效的評價機制;構建均衡可及的服務格局,開辦傳統中醫惠民診所7500家,建設20—30個省重大疾病中醫藥防治中心和中醫經典傳承中心,建設1—2個國家中西醫醫學中心,實施1—3個國家級、10—20個省級重大疾病中西醫臨床協作試點項目,到2025年,全省中醫藥年診療量上升40%,達2.1億人次,中醫藥服務更加均衡可及;構建鏈條健全的產業格局,培育全產業鏈年產值超50億元的中藥材大品種2個、達20億元的3個以上,力爭中藥材綜合產值達1500億元,培育年產值超10億元的龍頭企業20個,力爭中藥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占醫藥工業主營業務收入40%以上,力爭建設40個中醫藥健康旅游高端基地等。
《方案》明確建成“三個高地”。建成科技創新高地,加強中醫藥循證能力建設,實施高水平中醫藥循證研究,爭創中醫類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培育國家第三方中醫藥研究平臺,加強省中醫藥轉化醫學中心、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藥健康產業技術研究院等建設;建成人才高地,到2025年,中醫藥高層次人才增加40%,達15000名,推進成都中醫藥大學“雙一流”建設,到2025年,全省年培養中醫藥全日制專科、本科、研究生等人才超過6000名,年培養學術經驗、中藥工藝等傳承人才5000名;建成文化高地,依托省內科研單位建設中醫藥文化研究傳承平臺,挖掘和傳承川派中醫藥文化精髓。提升中國出土醫學文獻與文物研究院建設水平,加強“天回醫簡”等中醫藥出土文獻文物研究與運用,推出《天回醫簡》等研究成果等。
《方案》指出實施特色發展“兩大工程”。實施中醫藥區域協調發展工程,推動全省中醫藥產業深度融合協調發展,構建“一軸兩區兩帶”中醫藥產業區域協調發展格局,推動中醫藥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中醫藥一體化發展,強化烏蒙山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聯盟建設,深化川港澳中醫藥合作與交流等;實施中醫中藥協同發展工程,吸納醫院、高校、科研院所、中醫藥企業、行業學(協)會等,形成上下左右協同作戰、產研用管同向發力、中醫中藥并舉的統籌推進機制等。
《方案》還要求強化保障,指出要強化組織領導、強化責任落實、強化評估考核等
(來源:中國中醫藥報)
黃璐琦院士介紹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
2022年是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收官之年,在第四屆中國中藥資源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黃璐琦以《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為題,介紹了2011年以來全國中藥資源普查的總體進展情況,從中藥資源學發展、新物種發現、新認識等方面介紹了普查工作取得的創新性成果,并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重點。
總體進展情況
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共調查全國2702個縣,實現全覆蓋。凝聚了一批從事中藥資源工作的人員隊伍,共有5萬多人參與普查工作。獲取了一批調查數據和標本實物,調查記錄2800多萬條,采集標本實物100余萬份。
創新性成果 中藥資源學學科得到發展
2011年以來各省新成立與中藥資源相關的研究所27個、研究院11個,有近2/3的技術牽頭單位增設中藥資源專業或方向;發表中藥資源相關研究論文1200多篇;出版中藥資源相關專著220多部;與老撾合編出版《老撾草藥典》。
發現了一批新物種和新藥用資源
2019年出版的《新資源的發現及功效研究》,對普查期間發現的79個新物種進行植物親緣學等的研究,結果顯示60%以上的新物種有潛在藥用價值。目前,各地發現的新物種有163個,其中廣西、云南、安徽、湖南、湖北等發現的新種數量較多。
對一些中藥材有了新的認識
現在使用的枸杞多為“甜”味,普查期間在西藏發現了苦枸杞。明代的《本草原始》記載:枸杞子,味“苦”。這對枸杞子藥用和食用的差別有了新的認識。再如,在湖北仙人臺發現的九牛草,與山下栽培的蘄艾不盡相同。《本草蒙筌》記載“遍求蘄州所產獨莖、圓葉、背白、有芒者,稱為艾之精英”。研究表明:九牛草具有“得氣快、得氣強、得氣率高、得氣感覺舒服、得氣后效應長”等方面的優勢。發現了消失百年的單眼蜈蚣,國際多足動物學會主席Gregory Edgecombe對發現單眼蜈蚣工作給予高度評價。
一批研究成果得到學術界的認可
《全國中藥資源普查技術規范》統一了全國中藥資源普查工作任務和要求,獲得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吉林、貴州等省,基于中藥資源普查工作的研究成果獲得省級科技獎勵。中國中醫科學院設立了中藥資源普查科學技術獎勵,獎勵了9項科技創新工作成果。由多位植物學專家和藥學專家共同參與,出版了《中國藥用植物特有種》《中國藥用植物紅皮書》等。
編著了新時代第一個全國范圍的中藥材生產統計報告
2021年發布《全國中藥材生產統計報告(2020)》,對全國中藥材生產情況、各省域中藥材生產情況、不同類型中藥材的生產情況等進行統計分析,從多個維度展示了全國中藥材生產的基本情況。
下一步工作重點
一是編研《中國中藥資源大典》分省卷,形成省域中藥資源普查工作報告(2011—2021年)。
二是編研《中國中藥資源大典》全國卷,重點梳理好中藥資源種類、蘊藏量和產量、區劃、創新性工作、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傳統知識等六大方面的成果。
三是加強中藥材種質資源庫建設,依托道地藥材國家重點實驗室,設置開放課題,啟動中藥材種質資源收集、保存和評價研究。
四是充分發揮普查隊伍和監測體系的作用,積極推廣中藥材生態種植,開展道地藥材保護、認證,探索與農業、統計及生態環境部門相關工作的結合。
(來源:中國現代中藥)
第四屆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大會
8月25日,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支持,廣東省中醫藥局、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醫務衛生局、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衛生局、中山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第四屆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大會在廣東中山召開。大會以“守正創新打造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高地”為主題,旨在加強溝通交流、促進緊密合作,攜手推進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高地建設、助力塑造健康灣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黨組成員黃璐琦,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廣東省中醫藥局局長徐慶鋒,中山市市委書記郭文海,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醫務衛生局局長盧寵茂,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衛生局中醫服務發展廳代廳長莫蕙出席開幕式并致辭。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協調部副部長徐小林,部分院士和國醫大師,以及來自內地和港澳地區政府部門官員、專家、產業界代表等近300人以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出席大會。
黃璐琦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戰略思維和恢弘視野,大力推進中醫藥在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為中醫藥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助力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指明了方向。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堅持中西醫結合、中西藥并用,充分發揮中醫藥的獨特優勢和重要作用,為全國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貢獻了中醫藥力量。與此同時,中醫藥積極參與全球疫情防控,與國際社會分享中國方案,根據需要提供必要支持,為推動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貢獻中國力量。特別是今年以來,取得顯著成效。世界衛生組織在官方網站上發布了《世界衛生組織中醫藥救治新冠肺炎專家評估會報告》,報告明確肯定了中醫藥救治新冠肺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鼓勵世界衛生組織會員國在其衛生保健系統和監管框架內考慮使用中醫藥治療新冠的可能性,這是對中醫藥治療新冠肺炎療效的高度肯定,將會對中醫藥的國際認可程度的提升產生重大影響。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先后向柬埔寨派出中醫藥“先遣組”“專家組”,并首次向外派出國家級中醫援外醫療隊,醫療隊在考斯瑪中柬友好醫院采用中國方案治療當地新冠肺炎患者,并提供中醫藥特色醫療服務,得到了當地政府和民眾的一致歡迎,也為進一步擴大中醫藥的應用范圍創造了積極條件。
黃璐琦表示,《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高地建設方案(2020-2025年)》實施近兩年,粵港澳三地政府積極創新,開拓進取,推動中醫藥高地建設取得了豐碩成果。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界當把握機遇,乘勢而上,堅持共建共享、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堅持同心協力、加強抗疫領域交流合作,堅持融合發展、實現國際合作示范引領。
開幕式上舉行了第四屆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合作項目簽署和交換文本儀式。
會議期間,黃璐琦出席了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高地建設推進工作座談會,聽取粵港澳三地相關單位推動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高地建設工作情況、推動內地與港澳開展中醫藥領域抗疫合作情況、當前遇到的問題及下一步工作計劃。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港澳臺辦公室相關負責同志陪同參加上述活動。
(來源:國家中醫藥局官網)
“全能型中藥智能檢驗機器人Alpha Test 1”項目孵化落地
8月12日上午,由中檢院中藥所和深圳市藥品檢驗研究院聯合開發的“全能型中藥智能檢驗機器人Alpha Test 1”項目孵化落地啟動儀式在揚子江藥業集團江蘇龍鳳堂中藥有限公司順利舉行。
“全能型中藥智能檢驗機器人Alpha Test 1”項目是采用科學合理的頂層設計和全面的平臺建設,可應用于中藥檢驗常量分析的前處理提取環節,可實現8種不同樣品差異性方法的同時在線操作(不同溶液、不同提取方式、不同提取時間),該機器人可實現12種不同溶液注加,回流、超聲、振蕩3種不同的提取方式和按檢驗需求的任意提取時間,具有準確性高、速度快、穩定性好等優點,同時還可以滿足每一份樣品提取過程的可控性和可追溯性,有效填補了相關領域的空白。
下一步,中檢院中藥所將繼續聯合深圳市藥檢院,發揮資源、技術、研發、人才、創新等方面的優勢,致力于為行業提供全面的智能檢驗策略,解決制約檢驗領域人力資源不足、檢驗任務繁重、檢驗效率難以提高的困境,逐步提升檢驗智能化水平,服務政府藥品智慧監管。
(來源:中檢院 中藥質量與安全)
上一頁
下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四川省中藥行業協會
地址:成都市一環路西三段10號(青羊北路1號)
電話:028-87786519 傳真:028–87786519 E-mail:sczyxh@163.com 網站建設:中企動力 成都 SEO標簽
